泳池水臭氧杀菌消毒传统方法
传统的游泳池臭氧消毒理论认为:臭氧是一种非常强的氧化剂,有毒性,所以绝对不允许臭氧进入游泳池内。因为臭氧的比重大于空气,如果从水中析出,就会浮在水面上,形成一个浓度较高的臭氧层,很容易被人吸入,造成中毒。所以,在水与臭氧反应之后回到游泳池内之前,必须经过脱臭氧装置,防止剩余的臭氧进入游泳池,在脱臭氧装置之后,为维持长效杀菌作用,需投加氯制剂。
传统的泳池水处理臭氧消毒法有以下特征:
◆臭氧的投加量在0.8-1.0mg/1;
◆必须有较大容积的臭氧反应器,以保证臭氧与水的接触反应时间不小于2分钟;
◆保证臭氧与水反应后,水中剩余臭氧浓度不小于0.4mg/1;
◆在进入水池前利用活性炭脱除全部剩余臭氧;
◆臭氧消毒后,投加氯消毒剂,使余氯达到0.3-0.6mg/1。
在实际应用当中,上述方法存在如下问题:
◆臭氧利用率问题:传统的泳池臭氧消毒工艺需要把剩余臭氧脱除。规范要求臭氧投加浓度在1.0mg/l左右,剩余臭氧浓度大于0.4mg/l,这些剩余的0.4mg/l臭氧未被利用就被脱除了,等于被利用的臭氧只有0.5mg/l左右,其余的臭氧被浪费掉了。而且,将臭氧脱除后,还需要再加氯作为长效消毒剂。
◆基建投资问题:按传统游泳池循环水臭氧消毒方法,臭氧与水的接触时间最好在3分钟以上,如果以最短接触时间2分钟计,对于一个标准池来说(2400m3左右),水处理循环流量为400m3/h,2分钟流量为13.3m3。按照要求,活性炭滤罐的滤速为30m/h,这就需要一个过滤面积为13.3 m3的活性炭滤罐,这将大大增加机房的面积,同时臭氧系统的造价会增加30%以上.
实际上,如果不脱除臭氧,这些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。因此,国内外都有许多单位对此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应用。
臭氧优于氯制剂用于泳池水杀菌消毒比较
◆加入氯制剂后,必然会导致水的pH值的改变,使人感到不适,因而需加入碱性或酸性物质予以中和。而臭氧是中性物质,不会产生此种问题。
◆臭氧能确保大客流量及高温季节时水质的稳定性,高温及客流量大时,水质往往不佳,此时,如果使用氯制剂,则需大量投加,这将带来一系列副作用,如pH值的变化、对呼吸道及人体的刺激等;而大量投加臭氧则无此副作用。
◆使用臭氧发生器,可大大降低水处理工艺的管理及操作难度,同时臭氧发生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,而氯制剂在运输、储藏、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。
◆臭氧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且具有微絮凝作用,因而在正常客流量下,可以不用絮凝
◆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,如逆流式循环、不使用活性炭滤罐,可将臭氧作为水处理唯一的药剂,而不必投加氯制剂、絮凝剂、pH调节剂。
泳池采用臭氧消毒的特性
◆泳池应采用逆流式循环布水方式,在此情况下,含有臭氧的进水可快速与池水混合,有可能不用投加其它化学药剂,如氯、絮凝剂、pH调节剂等,在实际运行中,逆流式布水方式带来的其它好处只有游泳池管理者才能真正体会到,如水面漂浮物容易清除、节水节能、池子清洁工作量小等。
◆泳池水采用臭氧消毒时,不必也不应该脱除剩余臭氧,水中的剩余臭氧不会达到对人造成伤害的浓度。
◆采用逆流式循环不脱除臭氧时,如果池水能按规范进行循环,在正常客流量下,臭氧投加量在0.5mg/l时,可满足消毒需要,但设计时应考虑留出余量。
◆可采用ORP控制器对水中的臭氧浓度进行监测,当池水回水的臭氧浓度偏高(大于0.10ppm)时,关闭臭氧发生器,可防止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超标(0.1ppm)。
◆ 过滤对水质起着决定性作用,在滤料粒径在0.45-0.8mm时,如果滤层厚度(不包括承托层厚度)能达到900mm,则臭氧投加量就可减少,否则,投加再多的臭氧也无法保证水质。
◆如果要投加氯制剂,则余氯达到0.1ppm时,即可满足消毒需要。
不脱除臭氧消毒法的理论分析
国内外的分析研究表明:
◆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大于0.1mg/1小时能对人体呼吸器官产生刺激,在这个浓度下,对人体影响不大;池水中的臭氧浓度在0.15mg/1以下时,对人体无害。
◆由于臭氧在水中和空气中都会衰减,且半衰期较短,因此不会产生臭氧浓度的累
◆不脱除臭氧消毒法的部分接触反应区域是在游泳池中,因而所投加的臭氧都能起到消毒作用;
◆通过臭氧浓度监测仪测定池水中臭氧含量并输出信号,可以控制臭氧发生量,以保证池水中臭氧浓度不超过设防定值;
◆当采用逆流式循环时,含有臭氧的进水在5分钟之内即可到达池子的每一点,而臭氧的半衰期为20分钟,当水中臭氧浓度为0.05mg/1时,即可保证杀菌效果;
◆需要强指出的是,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一例死于臭氧中毒的报道,而死于氯中毒的却高达10万人。毒理学实验表明,在相同剂量下,臭氧的毒性低于氯,将毒性小、杀菌效果好的臭氧排除在外而加入毒性大、杀菌效果差的氯,令人很难理解。